中资银行代销基金热情降低 中资尤其是银行对货币基金

中资银行目前对基金代销业务热情不高,中资尤其是银行对货币基金。原因很简单,代销银行对货币基金的基金降低销售额不计入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,因此也不计入客户经理的热情考核指标。而且,中资银行的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有很多与货币基金区别不大。与其帮基金公司销售,代销还不如卖自家产品。基金降低
而进入基金代销行业较晚的热情外资公司虽有热情,但无奈市场份额过小,中资在基金代销领域短时间内难有作为。银行
“外资银行在专户产品代销方面具有某些优势,代销而其他方面我看不出什么机会。基金降低”某大型基金公司的热情相关人士表示。
中资银行“不上心”
“我们的基金代销业务一直维持原状,不会主动推出什么营销活动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市场不景气,投资者对基金的兴趣不大是主要原因。银行代销基金的手续费收入已经连年下滑。除非能够最终做到基金托管行,拉进同业存款,银行才有点积极性。但那也是公司业务部的事,和我们个金部没关系。其次,银行主推自己的理财产品,这块业务对银行而言更重要。”某股份制银行个金部相关人士介绍。
目前,银行对基金代销的策略基本都是“维持原状”。
工行高层在其业绩发布会上曾明确表示,工行对代销业务总体非常慎重。重点是代销保险、基金、国债等品种。其中基金代销已经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。其他代售包括信托产品、券商集合计划、私募股权等,加起来总共有854亿元。
但银行渠道仍是基金销售的主要通道。
有投资者反映,即便在互联网很发达的现在,也要通过银行的网银来购买基金产品。因为要想通过各家基金公司的官网选基金公司、选基金、选时点,让人选得头晕眼花。不少投资者感叹,选股基还不如自己炒股。
此外,基金公司普遍存在客服人手紧张、服务跟不上的问题。即便是各种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,与银行的网银相比,其直销网站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BUG(漏洞):有的经常无法一次登录,靠碰运气;有的可以“交易登录”、却无法“查询登录”;有的T+1货基全部赎回需要跨多个工作日多次操作;甚至有个别基金公司的收益分配都存在BUG。
外资银行机会有限
从去年6月底外资银行正式获准代销基金以来,外资银行对基金代销业务的热情高涨。他们认为给客户的资产配置中,又多了中国境内基金这一大类产品。
但外资银行的基金代销数量是微不足道的。即便是代销数量最多的外资行,其代销的基金也不过几十只,与中资银行动辄上千只的规模根本无法同日而语。
某外资银行消费金融业务主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外资银行更关注高端客户,强调资产配置,这与中资银行的客户定位是不同的。这样一来,在基金代销业务上可以实现差异化竞争。
此外,几乎所有已开通基金代销业务的外资行都不支持网银购买基金。外资银行更加看重与客户面对面交流后确定的“资产配置”中,基金的类型、占比、收益、期限等。并不简单地根据基金产品的期限和收益率就把它卖给投资者。某外资行的客户经理表示,目前需要客户与投资经理进行面对面的沟通,以保证做出的投资决策更加科学。
“银行网点的优势就在于客户经理能和客户面对面地交流,帮助客户做投资计划。这种互动是互联网金融做不到的。”某外资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在费用方面,外资行并无太大优势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由于没有网银交易渠道,其在网点投资所需费用基本没有优惠折扣;对于基金公司来说,外资行目前的收费处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业内人士表示,由于外资银行受制于网点有限、交易系统和手段有待升级,短期内无法对基金销售格局产生大的影响。
标签:中资银行|外资银行|外资行责任编辑:杜思思 杜思思相关文章
- “中产阶层的扩大以及此阶层对医疗服务的更高要求代表了市场需求”。随着高端医疗产品和服务被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和中产阶层接纳,太平养老正在为迎合此市场趋势做出努力。“近几年主动来询问高端医疗保险客户不断增2025-05-08
- 随着2016年1月市场的剧烈调整,A股目前向下的风险虽然存在,却在逐步探底,因此仓位较重的投资者没必要继续杀跌,而应该等待反弹,而仓位较轻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逢低定投来布局底部;另一方面,可以将资产配置2025-05-08
- 不止转账免费那么简单“多家银行手机转账手续费全免”追踪晋江新闻网3月3日讯 本月1日起,微信支付的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,但同时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。在执行的前一天,一些用户忙着提现,但更多的人依然2025-05-08
- 受寒潮天气及春节因素影响,2月份CPI大幅反弹至2.3%,创下一年半以来新高。不过,分析人士指出,随着新涨价因素消退,未来CPI涨势会放缓,全年来看通胀风险不大。因此,市场不宜过度渲染“滞胀”风险。全2025-05-08
- 在化学分析与检测领域,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基石。特别是在处理如二硫化碳中乙苯溶液这类复杂体系时,标准物质的选择、制备以及分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。一、标准物质的选择与2025-05-08
-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,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.51万亿元,创单月历史新高。业内人士认为,虽然这种“井喷”状况难以持续,但全年信贷增长仍可能达13万亿元,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增强2025-05-08
最新评论